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章 引子(第1页)

姑苏城西门外,距离太湖不远处有座山峰,当地人称之玄梦山。

此山形似一睡枕,相传九天玄女娘娘曾在此憩息,当年玄女娘娘一觉醒来,起身时遗落下一只玉枕。

此玉枕沐天地之精华,此后日长夜大,历经不知多少年,竟化为一座山峰,玄梦山由此得名。

时值公元一九五八年,春分已过,清明将至。

话说这一日,玄梦山上慈济寺的方丈海深和尚,大清早与徒弟走出山门。

师徒俩下山后,一路化缘一路遭人白眼。

你道为何?只因一般化缘和尚,大抵手托一钵,化一顿斋饭而已。

而这师徒俩却是募百家米的,各人肩上搭一条褡裢,欲上这家求一升,去那家求半升。

殊不知现今粮米金贵,连种田人也短粮,人人自顾不暇之时,谁有闲心施舍?听得和尚又来村里讨米,便家家掩了门。

世态炎凉,佛也无奈。

要说慈济寺从前也曾香火鼎盛,山下还有百多亩庙产。

土改时那些田都分给了翻身农民,寺里少了平时的田租收入,再加上香火日衰,不出几年功夫,寺院逐渐破败。

众僧禁不住有一顿没一顿,有落脚去处的僧人,先后下山回俗去了。

现今除了方丈海深和尚,寺里还剩下三个僧人,其中二个一旦离开寺院,便无栖身之地,且又年迈多病,已下不了山。

另一个是此时海深和尚跟前的徒弟,他是寺里年纪最轻的,众人皆呼他三和尚。

三和尚倒是有落脚去处的,他的家就在寺院山脚下,不仅父母俱在,而且还有二个哥哥,而他却偏偏不肯回家。

他跪在海深和尚面前发过誓:“恩师在寺一日,我便守着恩师一日。

恩师哪一日升天了,我自会下山去。”

三和尚对海深和尚如此孝心,其中也是有缘由的。

原来三和尚生于一户苦人家,自小体弱多病,父母视他为累赘。

他五岁那年一病不起,连着昏睡几日,粒米未进。

父母见他气如游丝,只当已赴黄泉路,于是一领破席裹了,把他抱上山去,想趁落日之前埋了。

谁知海深和尚那日正好步出寺院,看见一对夫妻哭哭啼啼,一边正在刨坑,欲掩埋破席里裹着的小孩。

海深和尚心生怜悯,想上前去超度一番,当他俯身掀开破席时,手正好触到孩子的鼻孔,觉察到孩子尚有一丝微弱气息,于是连呼罪孽,张开双臂阻拦刨坑。

那对夫妻见海深和尚阻拦,于是哭着向他解释:“大和尚慈悲,我们心领了。

只是孩子已上黄泉路,再无回头,早个时辰与晚个时辰都一样。”

海深和尚见这对夫妻如此愚钝,知道一时劝不回头,于是说:“我佛慈悲!

且让我救一救这孩子,倘若真无回天之力,便知会你们来埋了。”

话毕不由分说,抱起孩子急步往寺里去。

海深和尚把孩子抱进自己的禅房,亲自熬了一剂汤药,撬开孩子的牙关,把汤药小心灌进去。

寺里僧人也来相帮,还有僧人在殿内诵经拜佛,祈求菩萨保佑这孩子。

众僧熬了整整一夜,那孩子竟然吐出一口气,睁开眼珠子回魂了。

寺里僧人个个称奇,海深和尚这时松了口气,吩咐手下僧人,每天轮流守护孩子,喂汤喂药小心侍候。

那孩子在寺里将息了月半,渐渐面色红润,同其他孩童一样能跑会跳,海深和尚于是让人去告知他父母。

那对夫妇来到寺里,谢过海深和尚的救命之恩,然后把孩子领下了山。

谁知才过了七天,那孩子偷偷来到了寺里,厮混在僧人中间,赶也赶不走。

海深和尚生怕他父母担心,连夜派人下山去告诉他父母,让他们来把孩子领回家。

等那对夫妻进寺后,孩子却躲进了海深和尚的禅房里,百般不肯随自己父母回家。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