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0章(第1页)

四十二、梁章巨何故抑髯翁

历来谈大观楼长联的人,都是认为孙髯翁的原作胜于阮元的改作的。

只有梁章巨独持异见。

他在《楹联丛话》中说孙的长联“传诵海内,虽一纵一横,其气足以举之,究未免冗长之讥也。”

他把两联并录,一方面批评孙的原作写滇池中实境“用替字反嫌妆点”

;一方面对“彼都人士”

(指滇人)对阮元改作的“啧有烦言”

表示不能同意,“因并录于右,以质观者。”

大公报老作者徐克弱兄以前曾在他的《灯边杂笔》专栏,写了一篇《大观楼长联有二》的文章,洋洋数千言,详论二者优劣,说“梁章巨为了替他(阮元)捧场,而对孙髯翁原作所作的讥弹,难以叫人心服。”

其实若明了梁章巨和阮元的关系,则梁之捧阮抑孙,也是无足为怪的。

盖阮元是梁章巨的老师也。

梁的《楹联丛话》中就有一条《贺云台师加衔联》说“云台师以今年丙午乡试,重宴鹿鸣,大吏奏入,得优旨,晋加太傅衔,并有三赴鹿鸣之望,荣宠极矣。

按吾师本以太子太保原衔,越加七级而至太傅,如斯旷典,前此所未闻也。”

其联云:

异数超七阶,帝眷东山谢太傅;

嘉宾伫三肄,天留南国鲁灵光。

《丛话》中也有说明,阮元是在他的改作被“撤去”

后,以“改本寄示”

他的,他又怎能不为老师捧场呢?

四十三、大观楼长联译文

大观楼长联用的是文言,其中且有典故,对古典文学没有多大研究的读者,恐怕不大好懂。

近人有将它译为语体文的,录在下面,以供参阅。

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奔来我的眼底。

迎风披衣,推开头巾,这一片茫茫无边的山水多么叫人欣喜啊!

请看:那东边的金马山像神骏跃奔;那西边的碧鸡山如凤鸟起飞;那北边的蛇山似长蛇蜿蜒;那南边的鹤山宛然白鹤翱翔。

文人雅士不妨选胜境作一次登临吧。

踏上那湖中美丽的螺州,欣赏在清风中摇曳着的垂柳,仿佛少女梳装的鬟髻和轻轻拂面的双鬓。

更有那漫天遍地的芦苇,其间点缀着翡翠般的飞鸟和红霞双抹。

尽情地观赏吧,请不要辜负了,那滇池四围飘香的稻田,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长夏的亭亭芙蓉,三春的依依杨柳。

数千年的往事,注入我的心头,举起酒杯,神游于缥渺的太空,俯览古往今来的兴衰事迹──很可惜,那如滚滚大江流去的英雄们,而今谁在?试想:汉武帝操习战船,打通西南通途;唐代统一南诏,立铁柱刻书功德;宋太祖挥动玉斧,观看版图;元世祖跨皮筏渡过金沙江,一统六诏山河……历史上这些英雄们的伟烈丰功,何等辉煌灿烂,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

但却如画栋上萦绕的朝云,来不及卷起珠帘,就消逝在萧萧暮雨中了。

他们泐功的碑碣折断了、残破了,都让那傍晚的苍烟和落日的余照去收拾吧!

他们赢得的不过是:几杵稀疏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鱼火,两行惊起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六诏”

是古代国名,占有今云南和四川的西南部之地,据辞典解释,“蛮语”

“称王为诏”

大观楼长联的下联是写云南历史的,比上联更难译得精确。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