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十四章(第1页)

【这幅龙虎蚌壳陪葬图,是1987年在河南濮阳市伴一阵施工挖掘声中被发现的。

当年本意是为修建水库,却意外挖出了仰韶文化遗址。

墓主人骸骨两侧的龙与虎由蚌壳排列组成。

一方面佐证了贝类在上古时期有着荣耀与高贵的象征含义,另一方面它将中华龙崇拜的历史轨迹往前推进了一千多年。

这个“一千多年”

是与此前的考古成果作对比。

在1984年,辽宁先出土了红山文化龙形玉器,距今有五千年历史,当时被认为是“中华第一龙”

等到濮阳墓穴进行了碳十四检测,发现蚌塑龙的年代约距今六千六百多年,误差不超过±135年。

它属于比红山文化更早的仰韶文化,于是“中华第一龙”

的宝座就换了条龙坐。

濮阳墓穴不只在龙文化考证上有着历史意义,它更重要的作用为中国二十八星宿形成概念形成的时间再添一件极其重要的实物佐证。

不知有没有人听说过二十八星宿起源之争?

这种争辩兴起于十九世纪下半叶。

一些西方学者比如韦伯、伯吉斯等认为中国的二十八星宿起源于印度。

一些人认为起源于巴比伦,还有日本人认为二十八星宿起源于西方。

后来,争论的焦点主要聚焦于中国与印度谁先谁后之上。

终于,1978年中国出土了文物。

来自曾侯乙墓的一只漆箱,上有一幅完整清晰的天文图。

中间是「斗」的篆体,而「斗」的周围遍布了二十八星宿名称,两端有着苍龙与白虎表示东西方位。

据考证,曾侯乙葬于公元前433年。

这说明至少在战国早期,中华就有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体系。

依据文献做再多的辩论,都比不过实物的佐证。

曾侯乙漆箱是世上被发现的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图。

这就是实打实的证据,力证中华二十八星宿起源说,让那些疑中说闭嘴。

战国有了完整的二十八星宿与四象图,那么它的形成时期必定比这要早得多。

四象一词的文字记录最早见于《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此处的四象,指的是太阳、太阴、少阴、少阳,而非天文学上的星宿四象。

故而以往有种说法,星宿四象成形于秦汉之际。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