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78 第七十八章 二更(第1页)

大明不缺白银了,还能有什么远忧?

对于这一题,朱元璋与朱棣不再一问三不知。

尽管父子俩对经济懂得不多,但能推测出人心的变化。

大明对白银的需求量越大,掌控相关渠道的人就越能获得暴利。

历史上,明朝前期对于官员的压制非常狠,对于商业贸易压制得也非常狠,甚至催生了商人沦为倭寇侵边行为,在取消海贸禁令后难免造成恶性反弹。

当朝廷无法占据主动地位,有效引导贸易市场良性发展,部分官僚与大商人就会暗中勾结,将贸易利润全数收入囊中。

如果没有具备真知灼见的强势帝皇登基,对于官僚体系进行清洗与改革,就会造成百姓与国库反而没钱。

水镜:【海外输入的白银缓解了明朝市场上的银荒现象,解决了宝钞贬值成废纸后的货币短缺问题。

然而,这种解决是被动的,且极度消化不良。

白银货币化后,没有配套的政策去约束商贸市场。

前期老朱家带头遏制民间商贸,后来开放民间海贸时再要做出规范却有心无力。

新上位的皇帝本人欠缺能力,开国祖制遗留下来的重重阻碍,全球贸易大趋势不可当的洪流与明人相关知识体系的缺失,如此种种原因让重建新秩序难如登天。

最终结局,明朝末年,白银数量再多却做不到藏富于民,皇帝也拿不出军费应对各地频发的起义。

钱流入了官僚、商人、藩王等勾结的利益集团手里。

外加十七世纪进入小冰河气候最为恶劣的阶段。

粮食产量骤减,必是要花更多钱才能购买,物价持续飙升,导致越来越多的百姓死于饥荒与天灾。

到头来,天时、地利、人和,明朝一样都没能抓住。

不仅如此,还给后来埋下了隐患。

大量白银依靠海外输入,导致政府在调控货币方面的主动权被极大限制了。

商贸带来白银,而非政府开矿产银,那么谁掌握了商贸渠道与进行贸易的物资谁就有更大的货币定价权。

近代世界,西方资本控制着全球生产,控制了货币亦是能操纵世界生产物资。

因此,从明朝中叶,中国被动地进入了国际白银货币体系。

其后历经了清朝而直到民国的法币改革,中国的币制一直深受国际银价变动影响,变相丢失了部分铸币权。

上图。

来瞅瞅丢失铸币权的血淋淋教训。

一幅标注着彩色线条的世界地图被放了出来。

线条从海洋上通过,连接了非洲与欧洲,其上还有贝壳与金元宝图标。

简明易懂,图上画的是贝壳与黄金的流向。

朱家父子俩想到本次视频开头咕咕挖的小坑。

在全球范围内,直至二十世纪初,海贝才彻底终结了它作为货币的命运。

水镜:【在先秦时代,海贝作为货币流通于中原,后来被金属货币取代。

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东亚进入白银化时代,但是远在非洲仍旧以海贝作为货币。

古代中国的贝币部分来源于印度洋。

让我们以印度洋的马尔代夫为,这次不向东走而向西走,能够看到大批海贝被运入了非洲。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