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24章 第二十四章 得子(第1页)

南北榜案的光幕记载出来后,南人愤愤不平的流言很快就平息下来。

进士名额,南方被选中的举子其实并没有受什么影响。

只不过之前他们认为北方士子的学识比不过他们,南方的落第举子里,比他们强的也不少,何以北人闹事之后,便能轻易得到这样许多的名额。

然而在光幕记载出现,发现天子是真的会因此而杀人之后,他们发热的脑袋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若是再坚持下去,惹怒天子,本科作废,补录的北人反倒成为本科的正榜进士,那就令人扼腕了。

而原本对祁元询着力多给北人名额而感到愤怒的张信,更是在光幕的毒打下快速地安静了。

如果事情原本是按照光幕的记录所发展的话,那祁元询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张信的救命恩人。

当然,也是其他受命的阅卷官的救命恩人。

这些人安静如鸡后,北人里的小部分群体,却冒出了一些意见。

大多数北人都觉得皇孙殿下这样的处理已经很不错了,技不如人没有什么不好承认的,南北榜案的光幕记录里,天子取了六十一个北人入第,那也是因为阅卷官实在欺人太甚,连一个名额都不给!

然而在一些自认为若是取录名额再放开一些便有希望登第的北人眼里,原本尽力帮助他们的皇孙,给出的名额却又实在是太少了。

这样贪心不足的言论,并没有困扰祁元询多久。

天子很快就将他原本的分地取士的提议用诏书发布了出来。

如此一来,入录的北地举子和原本的南方举子人数就是正好成比例的,相当于已成定制。

按照南北方举子的才学对比,祁元询给出的建议,其实已经给了北方举子很大程度上的优惠了。

若是北地士子仍有物议,天子未必会那么讲情面。

原本是北地取士没有名额,天子心生怜悯,才会有所偏袒,可是南方士子们得中,也都凭借的是真材实料。

已经额外开恩,录取几十名北地举子了,再有不逊之言,那便是心怀怨愤,又牵扯到祁元询这位太子长子,北人很难得到好处。

本身北方人少,十分取其四,已经是额外的偏袒,还有所不满,那便是贪得无厌了。

物议之声很快就少了下去。

待得光幕在圣旨颁布三日后更新了内容,此事彻底尘埃落定。

【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

仁宗曰:“然则将何如?”

士奇曰:“试例缄其姓名,请其外出‘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

南北人材,皆入彀矣。”

仁宗曰:“然。

往年北士无入格者,故怠惰成风。

今为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矣。”

——《周史纪事本末》卷二八】

【循之往例,宣武春夏榜案后,建文开一科,取进士106人,南人89,北人17;永乐开八科,共录进士1819人,共取南人1519,北人300。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