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80第八十章(第2页)

当然这改变,也是从许多客人抱怨来的。

风油精出现,许多读书人都喜欢上这比用冷水更方便更提神的东西,而读书人经常喜欢玩个聚会啥的,所以经过口口相传,风油精很快就在读书人达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而对于能增加读书效果的东西,读书人向来是不吝购买的,再加上古代能读书的大多家里殷实,所以经常有读书人呼朋唤友的一起来买风油精,而且一买就是很多瓶。

对此,林泉当然是十分欢喜。

只不过许多读书人在买时,都忍不住抱怨,风油精好是好,只在只在这一家有,来一趟太远。

这个抱怨,是林泉以前没听过的。

以前他的东西也只在他的店里卖啊,怎么都没人抱怨远,偏偏就这些读书人事多。

可经过一段时间暗中观察,林泉才发现,好像这些人真不是瞎抱怨。

有许多人,居然是从乡下或者临郡来的,可不是太远。

林泉这才意识到,这真有问题。

林泉以前开的胡品铺,走的是批发

路线,一来货,自动被各商贩批到沂州各地,这些商贩就是干这个的,自然没人抱怨。

精品铺,宠品铺走的是高端贵妇小姐路线,这些都是城中各大家族的夫人小姐,本身就住城里,来又是逛街的,自然也不会嫌远。

而药品铺,这个虽然没走什么路线,不过买药一般就近买是从古到今的习惯,哪怕林泉的药好,地方远的人也不会特意来买,就像现代,北京的协和医院可好,但外地除非大病,又有几个去。

所以也不会有人抱怨。

可这风油精就不同的,它的售卖对象是读书人。

古代读书人可不都住郡城了,下面的县、村落甚至郊外各大别院书院更多。

这些人跑来买一趟,确实够折腾的。

所以林泉觉得,这事确实是个问题。

一开始林泉本来想像胡品铺一样,直接让各地商人来批发的,以风油精的利润,想必许多商人都乐子,可想了想,林泉还是否定了这个想法。

商人逐利,如果批发,那就一点约束没有,这些商人万一把它的风油精用一半兑水再卖怎么办。

红糖、胡椒这些没法掺假,一掺假就能明显看出来,可风油精却未必。

所以林泉知道,要想不砸招牌,风油精绝对不能批发卖,就像药品铺里的阿莫西林和土霉素,林泉也从没敢放手给别人。

那不能批发,要如何卖去各地,开分店?

林泉有些纠结,一旦开分店,从买铺子到买人手,再到培训人手,那等开起来,这成本就大了。

而且古代交通这么不便捷,他如果每年去查几次账,还不累死他。

可如果不查账,以人通有的山高皇帝远的毛病,只怕没几年,那些店铺就未知真正的东家是谁了。

就在林泉纠结要不要开分店,开分店利弊时,一场科举给林泉提供了思路。

具体说,是一场府试。

本来府试这事和林泉一个商人没什么关系,可今年府试后,城中几个书院的夫子,突然找到林泉,说希望林泉能给他们书院供货。

原来这场府试就有不少学子备了风油精,毕竟朝廷又没规定,考生不许带风油精。

而带风油精进场的考生,居然发现了风油精除了提神,还有意想不到的

好处。

例如:隔绝臭味!

例如:管头晕!

例如:治风寒!

众所周知,古代为了防止科举作弊,用的是号房,也就是一个还没猪圈大的小屋,等考生考试时,直接把人锁里面,单人单间,让考生在里面考,考完再放出来。

可古代科考短则三天,长则九天,想想这么多天,吃喝拉撒都在这小屋里,又不能洗澡又不能倒马桶,几天下来,等人出考场时,都是馊的。

所以科举很多考生不是倒在考题上,而是倒在艰苦的号房环境上。

凡是科举考生,出来就没有不病一场的。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