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 96 章 致知(第2页)

尽管不喜人多的场合,他仍愿勉力支持一二。

张宥亦是连道:“是啊是啊,子高你总不能说咱们都是那为利所驱之徒罢?”

二人的表态令姚九成大为动容。

尽管所谓的文会并不存在,这份心意却真实不虚。

他起身,郑重道:“你们哪里是为利所驱?所驱者非利,乃义也!

我姚子高有你们二位好友,已远胜章行远众星捧月!”

几人纷纷笑了起来。

“子高谬矣!”

谢拾笑过方道,“所驱者非利非义,只是子高当得如此而已。”

——与“义利”

无关,而是姚九成这个人值得。

哪怕没有朋友之义,他也愿往。

姚九成一怔,豁然看向他。

“……不过,说到励学文社。”

谢拾却换了个话题,他接连发问,“莫非还有旁的文社?文社很多吗?要如何才能结社?”

“多如繁星。”

这个问题张宥就能回答,他颇有一种终于有机会为谢拾解惑的成就感,将过往所知倾囊而出,“大齐结社之风盛行,大小文社不知凡己,读书人但凡愿意都能自行结社,不拘人数多寡。”

“有棋社、画社、书社、诗社,还有特意琢磨时文制艺、砥砺举业的文社……”

张宥如数家珍,“结社者或因志同道合,或因同乡同门,泊阳文社就是其中之一。”

他知晓谢拾来自泊阳县,便拿成员皆是泊阳读书人的“泊阳文社”

举了一个例子。

“……而声名最响的是江南的「横渠文社」与「少陵诗社」,前者以“横渠四句”

为宗旨,非举人不能得荐入社,结社至今五十年,出过两位阁老,其成员在朝在野;后者顾名思义,与社者大都一心研习杜少陵之诗,其中不乏声闻天下的名士宗师。”

消息灵通的姚九成补充道:“……据说何训导年轻时也曾加入「横渠文社」呢!”

谢拾越听眼睛越亮。

他托着下巴,兴致盎然地提议道:“不如咱们也来结个文社罢!”

“???”

姚九成、张宥、顾怀璋齐齐一怔。

一般人第一反应难道不该是憧憬将来成为横渠文社的一员?自行结社是什么名堂?

要知道他们不过是区区四名生员而已。

既无章行远的家世,又不具备高人一等的功名,结社也无半分吸引力。

入了励学文社有望得名士评点,加入他们有什么好处?

可转念一想,何必希求旁人加入?志同道合的好友“自娱自乐”

不就足够了吗?

如今他们本就时常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讨论时文制艺,亦不吝谈及朝廷邸报内容,互相出题考较律历数算……如此种种,又与所谓的“结社”

有什么区别?

无非没有文社的名头而已。

()挂个正儿八经的名头似乎也不错?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