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三章(第1页)

太皇太后已七十有五,此次的病因,其实就是人上了年岁熬冬难,再染些风寒,这就迷糊卧床了。

眼下老人家病况反复,时不时高热迷糊,事无巨细都需有人时时费心。

好在滴翠山行宫御医、宫人、使役都充足,管事的华嬷嬷又调度得当,倒也处处周全。

李凤鸣到了行宫,并没谁真敢指使她如何。

她只需每日到老人跟前晨昏定省,愿意时便搭把手喂喂汤药。

偶尔遇到当天来探病的宗亲命妇、王宫贵女太多,华嬷嬷也会请她出面帮忙接待,陪着用茶寒暄。

这些事都简单,李凤鸣就算敷衍打混也能做得似模似样。

所以她刚来那阵子,确实心不在焉。

每日不管做什么都会走神,绞尽脑汁想寻个生财之道。

但人心都是肉长的。

成天亲眼看着老人承受病苦,神志不清地靠着汤药吊命,李凤鸣渐渐也生出些唏嘘同情。

太皇太后在几次清醒时,都开怀地拉着李凤鸣的手,用虚弱笑音尽力对重孙媳妇表达慈爱善意。

那之后李凤鸣便上心许多,暂将杂念抛诸脑后。

到了二月初,天气隐约转暖,老人家的病症也跟着稳下。

虽未痊愈,至少再无反复高热,渐渐恢复耳聪目明,总算又熬过了一冬苦寒。

行宫众人都松了口大气。

这好消息传到宫里,皇后特地命人送来些皇家少府特制的首饰、器物,对李凤鸣表示嘉赏。

收到赏赐的李凤鸣并没有多高兴,恹恹对淳于黛道:“没意思,都收着吧。”

皇后赏来的这些东西大多打着“少府匠作”

的印,按齐国规制是不能轻易流通在外的;首饰倒没打印,寻常人却又不能佩戴。

对如今的李凤鸣来说,凡是无法变卖换钱的东西,都没什么意思。

从前的太皇太后是何脾性,李凤鸣半点不知。

但行宫的老嬷嬷、侍者、御医都在嘀咕,说老太太自从这一病好转后,话比从前密了。

还多出几分“老还小”

的和软,有时甚至显稚气,常让人分不出她到底是糊涂还是清醒。

这种转变在李凤鸣看来并不坏。

毕竟,一个“和软稚气又话多”

的太皇太后,那是极好相处的。

太皇太后很喜欢李凤鸣。

自病情渐好,若遇当天无人来探望,不是留她在自己所居的香雪园吃顿饭,就是午睡起身后唤她来陪着用茶说话。

更让人称奇的是,老人家得知李凤鸣是异国来的和亲公主,非但没用齐皇室的规矩约束她,还处处纵着护着,似将她认做了玩伴。

这样的尊长,李凤鸣当然乐意奉陪。

因太皇太后病了数月,被苦药坏了胃口,进食有些勉强。

李凤鸣找几位御医问好食材禁忌,时不时让淳于黛、辛茴做些合适的魏国小食或糕点,让老人家换个口味尝新鲜。

一老一少相处融洽,关系就愈发亲近起来。

热门小说推荐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穿越大唐贞观年的李恪,本想凭着自己传销讲师的能力,洗脑一帮忠实班底,苟着当个不起眼的小王爷。谁知道穿越八年后,却发现自己还带来了一整个国家战略储备仓库。于是李恪彻底放飞了自我,要当就得当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逍遥王爷!先整个报纸,刷刷名声。再整个炼铁厂,掌控大唐钢铁炼制,从世家手里抢抢钱。接着为天下工匠和府兵谋个福利,团结一切可团结之人。当长孙老阴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天下豪商

天下豪商

大宋元符年间,画师武浩来到了繁华似锦赵氏天下。    走在宛如清明上河图般繁华的汴梁街头,武浩却想到了29年后,女真铁骑,席卷南下,将这烈火烹油一般的盛世...

乡村教师马大丽

乡村教师马大丽

八三年靠山屯唯一的知识分子马大丽光荣地从卫校短训班毕业了本来以为会成为一名光荣的村医,却阴差阳错赶鸭子上架成了村小学唯一的老师。开始了她在农忙的时候看顾小孩,顺便往小孩的脑子里塞点知识,让他们不至于...

差一步苟到最后

差一步苟到最后

一栋栋大楼轰然倒塌,一座座城市灰飞烟灭,人类苟在夹缝间瑟瑟发抖。只有赵官仁站出来说,苟而不动必死无疑,苟的好一身灰,苟不好一盒灰。苟者!诡道也...

蜜里调油

蜜里调油

尤妙信了席慕的邪,信了他说的她不给他好脸色一直逃他才放不下她,信了他那套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再来一世,她乖乖巧巧的当他偷得着的那个,按着他的喜好做事,期待有一天他能腻了放了她直到若干年后,尤妙才明白了自己重生的意义,合着是上辈子没伺候好,这一世补齐了。旧文都在作者专栏里→...

和反派大佬闪婚后,他恋爱脑了

和反派大佬闪婚后,他恋爱脑了

乔佰佰经历了一段失败的感情,分手后本意是借酒消愁,结果酒精过敏直接休克了。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活在书中的世界,并且还是一个借着家庭背景优势欺负人的恶毒女配,就为了追男主而与全世界为敌?不不不不,乔佰佰表...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