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89清华讲课(第1页)

,,,!

题,他说:“西方史学界,自十年前的大战以来,开始兴起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思潮,跟文艺复兴史学有很大不同,我们姑且称之为现代史学。”

周赫煊在黑板上写下“现代史学”

四个大字,台下师生立即安静重视起来。

因为这种史学研究,在西方都没有形成完成规范的理论,还在逐步探索当中。

周赫煊指指台下的梁启超:“梁任公先生,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人之生命极短,人类社会之生命极长,社会常为螺旋形的向上发展。

他认为历史和社会是连续性变化发展的,强调历史的总体性、连续性和因果性,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但是,我认为还不够!”

台下师生齐齐朝梁启超看去,梁启超摇头苦笑,周赫煊是他请来讲课的,结果一上台就把他当靶子竖起来。

“我认为历史研究,必须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周赫煊在黑板上分别写下“历史”

、“政治”

、“经济”

、“民族”

、“外交”

、“文化”

和“个人”

他继续说:“这里的历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事件。

而政治、经济、文化,是历史研究非常重要的三个因素,他直接或间接的推动历史事件。

历史并非孤立的,所以外交和民族也得研究。

至于个人,就是历史人物的影响,比如秦始皇、汉武帝的雄才大略。

历史人物的行为活动,很多是偶然的,但其影响却非常深远。”

台下师生露出思索的神情,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也做过这方面研究,但却没有周赫煊讲得这么概括和全面。

周赫煊又说:“至于单独的历史事件分析,我认为应该从这四个方面着手。”

他又在黑板上写下“起因”

、“过程”

、“结果”

和“影响”

,说道:“我们拿甲午中日战争来举例,它的起因是什么?这就要分析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还有中国和日本,甚至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个人等因素。

战争为什么会打,为什么能打起来?先来说说日本方面……”

周赫煊先是分析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及日本当时所面临的发展困境,得出的结论是日本想要继续发展,就必须实行“征韩侵华”

政策。

而中国内忧外患,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朝鲜是中国最后一块遮羞布,当时的统治者又不大看得起日本,自然要力图维护我大清的尊严。

说完战争起因,周赫煊又讲战争过程,两国的外交、两国的制度、两国的经济、两国的军事力量等等对比,包括慈禧修院子也在其中:“中国输掉战争是必然的。

在战前,中日两国经历了20年的军备竞赛,中国的海军策略是以防御为主,而日本则是进攻型海军。

1889年美国海军报告中,认为中国海军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甚至排在美国和日本前面。

李鸿章对此沾沾自喜,认为渤海门户不可动摇,日本深感海军力量不足,最大限度的增加海军军费,斥巨资建造了三艘口径大、航速快的军舰。

在随后的几年,中国海军停步不前,而日本还在加快海军发展速度。

结果此消彼长,到战争爆发前,日本从军舰数量上已经超越中国,军舰的许多性能也超过中国,整体实力其实已经超越中国海军,位列亚洲第一。”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