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定政策(第1页)

这几日,章致拙都在衙门了解情况,熟悉事务,忙得昏头转向。

不过下了狠功夫去啃书卷文稿还是很有成效的,不过几日,章致拙便基本搞清楚了衙门运转情况,以往赋税水平,人口状况,农商业发展水平等等。

章致拙长舒了一口气,略有些疲乏地靠在椅背上,喝了口西湖龙井解解乏。

一朝上任,章致拙的行政热情颇高,唤了家里的小厮带来被褥,直接在衙门里找了个空房间住下了,这几日压根没回过家,一直在官府里工作。

看得累了,便先眯一会儿打个盹儿,等醒了,又是一个神采奕奕的精神小伙。

这可苦了在衙门里一同工作的其他官员,在这会稽地界,章致拙是除了军事外的最高领导人,他不去休息,大家都不敢在领导眼皮子底下先走。

更何况,这新官上任三把火,火还没烧起来,可不就得给他留个好印象。

除了几位年纪颇大,平日里不管事儿的快致仕官员不怕,仍旧到了点儿便走之外,其余人等,一概陪着领导加班到深夜。

章致拙是个年轻人,精力旺盛,这么连轴转了好几日,回家好好一觉补完,第二日便风风火火来了衙门,召集众人开会。

下属的几位官员青黑着眼眶,胡子拉碴,颇为心酸地对视几眼,无奈地跟上年轻上司。

章致拙坐在主位,两旁分坐着下属诸位官员,一顿寒暄过后便进入了正题。

经过几日的研究,章致拙基本把会稽的状况掌握了。

首先是环境地理方面,会稽地处江浙府东侧,毗邻杭州与明州;地形方面,以丘陵地带为主,辅以通达的河道,耕地大多为梯田,少平地耕地;人口方面,总人口二十万人,大约四万户人家;农业方面,自太祖从海外带回高产的番薯之后,主要农作物除了一年两熟的水稻,便是种的它;经济作物则是茶叶;商业方面,小作坊式的手工经济颇为发达,如制酒、丝绸、棉纺、造纸、瓷器、印刷等。

章致拙这几日大致了解了状况后,便想着制定第一任计划及目标:

首先在古代生产力不高的情况下,增加人口是提高地区经济的唯一方法,第一个目标出现了,增加辖区人口。

其次古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而在各种自然灾害中,又以水、旱最为频繁,也最具危害。

越州地处南方,降水量在年均800到1000毫升之间,水灾相较旱灾更为频发。

章致拙思考片刻,此处的大昭大概处于12世纪上半叶,正好是气候异常期,多变的气候会导致这一时期的自然灾害尤为频繁。

另外还有人为因素,自前朝起,人口不断增长与耕地短缺之间的矛盾凸显,不少人盗湖为田,围湖造田,其中蓄水及灌溉能力最强的鉴湖便首当其冲。

章致拙为解决这些矛盾问题,思索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比如鼓励及奖励百姓发明更为先进的农业用具,并积极推广;重视河道淤积问题,梳理堵塞河流;建立完善的水利设施,使百姓的汲水难、灌溉难问题得到解决;继续推广更为先进的种植制度,对敢于发展不同种植方式的百姓加以一定的补贴及奖励

章致拙将这几日深思熟虑后得出的大概政策方法向众人阐明,并解释了自己的执政理念以及初步治理目标,一步步慢慢来,目前还不是很完善的政策。

众人面面相觑,倒没想到这年纪轻轻的新来知州还算有些本事。

他们这些下属大多是举人或者是同进士出身,仕途升迁困难,在一个地方呆上十几年也是有的。

正是如此,他们见过不少随性的领导,有只沉迷推理判案的,有仕途失意寄情山水的,有一概不管维持老样子就成的,有随心所欲朝令夕改的,像章致拙这般励精图治的领导还是挺少见的。

众人见知州都发话了,也都恭敬应下了,犯不着要和领导对着干,好好做完自己的事儿便罢了。

章致拙在会上也细心观察着众人的神色,年轻些的同知还有些朝气,一直在认真听着,皱着眉思索,时不时还拿笔记下;另一边的年长些的判官就不同了,看似在他讲时不住点头,实际上压根没往心里去。

毕竟章致拙自己在开组会时就是这一副样子。

不过现在就给人定了调子也过于武断,观察过后再说也无妨。

章致拙打了个哈欠,提前下班回了家,这几日熬了几夜,身子到底有些不痛快。

刚踏进家门,章致拙便闻到了一阵浓郁的香味,也是,快到晚间了,灶王间也开始忙活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