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章(第1页)

这种宴会的流程几乎每个京城贵族们都烂熟于心,总之虽然说是赏花,但是是绝不可能让你安安心心舒舒服服的赏花的,不作诗饮酒,弹琴唱歌,简直妄称风流。

很快,一张张雪花信筏就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不管是什么游戏,都离不开舞文弄墨。

有流觞曲水的玩法,也有琴声传信的游戏,但最简单粗暴的,无疑就是分为两组,相互比诗,输的那一方喝酒。

沈如玉看着对面站起来一个熟悉的身影——王子直看着她,一字一句的念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那是沈如玉熟悉的一首诗。

出自诗人,刘禹锡。

沈如玉抬眼看他,但是一旁的崔文珺却显得更加激动。

“他抄袭!”

崔文珺拽住了沈如玉的衣摆,气愤的低语。

对于沈如玉来说,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但对于崔文珺来说,这是她所知道的史书上,一首无人定论的诗——大部分人都认为此诗是沈如玉所作,但一部分考据党发现沈如玉从未承认过,只是在一些野史中记载崔文珺有一日邀请沈如玉前去赏花,沈如玉看见牡丹怒放,随口吟诵了一诗,野史没有记载究竟是哪一首诗,只是崔文珺从此笑称沈如玉为“国色”

,恰好符合文人喜欢用对方做的出色诗词来起绰号的习惯,而这首诗里正好有“唯有牡丹真国色”

甚至有人在浩如烟海的关于沈如玉的史料中查证到沈如玉明确说过,“此诗,吾之一刘姓长者所作。”

但是考据党们把沈家上下十八代都轮了一遍,也没找到对的上号的人。

于是后世大多从诗意上下功夫猜测或许是因为这首诗别有含义,所以沈如玉不肯承认。

比如说,有人猜测,这是沈如玉为自己的感情经历所作的一首情诗。

芍药“妖无格”

,是过于大胆的男帝,她不喜欢,芙蕖“净少情”

,是沈如玉曾经倾慕过的一位琴师,唯有牡丹真国色——无疑就是指最后和她情投意合的崔文珺啦!

这是后世流传最广,普遍率最高的一个解释,在无数崔文cp的小说里,这简直已经变成了沈如玉对崔文珺表白真心的必备情诗。

……就因为人们以为沈如玉以牡丹比崔文珺,所以崔文珺在小说里的形象,大多是外貌美艳动人,而性格极烈。

看得上的人以心相待,看不上的人白眼以对,不畏权贵,戏谑风流,极富个人魅力。

而在大众印象已经完全定调之后,谁又会去在乎历史上真正的她们究竟是怎样的性格呢?

“嘘。”

沈如玉朝着崔文珺竖起食指抵在了唇上,“你在说什么呀。

这诗,很好啊。”

看着她毫无反应的面容,崔文珺不知为何,却感到十分委屈。

——说好的情诗呢!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