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52集(第1页)

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夺取了法国革命的果实。

法国国内的波拿巴主义者声称要改变1815年协定重绘欧洲版图,一度引起了整个欧洲的警惕,当法国试图威胁到比利时的中立地位时,俄罗斯主动向英国提出可以派遣军队来提防法国。

不过事后证明虚惊一场,英法关系也并未因此恶化,沙皇期待的英俄同盟也成为泡影。

路易·波拿巴随后挑起的圣地之争最终在大国间形成了轩然大波,日后成为战争的起因。

耶稣的坟墓所在地耶路撒冷和耶稣的出身地伯利恒的教堂,自十字军时代以来一直拥有豁免权和特权。

1535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破天荒的与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结为同盟共同反对神圣罗马帝国。

作为馈赠,法国对圣地教堂的保护权得到确认。

到了1757年,圣地保护权被还给了希腊人,这多半出于俄罗斯的压力,直到1850年。

1850年,路易·波拿巴派拉瓦莱蒂侯爵去君士坦丁堡,要求土耳其宫廷明确的承认法国对大部分圣地教堂拥有保护权。

在圣地问题上,土耳其依然犹豫,它谁也不敢得罪。

拉瓦莱蒂侯爵重申法国几百年来获得的特权,并以武力相威胁。

苏丹最终屈服了,1852年12月正式发布敕令将圣地保护权再还给法国。

反应迟钝的俄罗斯此时发现自己十分被动,俄罗斯重申1774年的俄土《库楚克-开纳吉条约》,条约中规定东正教教会有高于天主教会的豁免和特权,并且此外还有模糊的条款俄土解释各异。

双方根本无法达成一致,危机一日胜过一日。

就根本而言,圣地问题是拿破仑三世安排的陷阱,他决心让这个矛盾扩大,甚至用战争来解决。

自1815年以来,《四国同盟条约》和神圣同盟犹如两道枷锁捆住法国,拿破仑三世认为打破孤立的机会来了。

在"

东方问题"

上,俄罗斯和奥地利、英国都有矛盾,因此他竭尽所能挑拨俄奥和俄英关系。

对英国,他主要是献媚,再次承认英国赶走法国之后在埃及的优势,并协调与英国的外交立场。

对奥地利,法国一面拉拢一面利用支持撒丁王国加富尔政府谋求意大利统一的计划来威胁奥地利,奥地利失去梅特涅这样的外交大师后进退两难,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态发展。

拿破仑三世并不具有其伯父的胆略,但也不害怕与俄罗斯一战,俄罗斯与法国相隔普、奥两国,只要普、奥保持中立,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为零。

如果在巴尔干或黑海作战,法国拥有技术优势,战场和战争规模都很有限。

而且无论如何法国都是赢家,因为神圣同盟将被拆散,《四国同盟条约》将彻底作古。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