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94集(第1页)

眼见形势不妙,腓特烈二世声称,为了对付玛丽娅·特蕾莎、俄国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法国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这三条裙子的阴谋,他不能坐以待毙。

他再次先下手为强,1756年突袭中立的萨克森王国,拉开了七年战争的战幕。

整个欧洲都被腓特烈这种不宣而战的行为激怒。

有了两个陆上大国的帮助,奥地利战略优势明显,尽管腓特烈二世一次次的击败奥地利的军队,却永远也撕不破她编制的战略罗网;经过前期短暂的失败后,玛丽娅·特蕾莎也在战争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撤掉了无能的洛林亲王的军队总指挥职务,提拔利奥波德·约瑟夫·道恩统军,最终在科林战役击破腓特烈,解了布拉格之围,普鲁士在盟国合围之前首先击破奥地利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

1758年霍克齐战役后,普鲁士陷入绝境,眼看奥俄两军将直捣柏林,却因为俄国伊丽莎白女皇突然病逝,继位的沙皇彼得三世倒向普鲁士一边,使得局势逆转。

长期的战争使国家财政恶化,玛丽娅·特蕾莎不得不解散部队来挽救经济。

1763年2月,奥地利、普鲁士、萨克森签订了《胡贝图斯堡条约》,保持战前状况。

由于没有能够收回西里西亚,普鲁士终于取代巴伐利亚成为帝国境内能对奥地利造成威胁的第二大国,给奥地利在德意志的地位留下了隐患。

在18世纪,"

开明专制"

成为欧洲流行的政治时尚用语。

玛丽娅·特蕾莎也不甘落伍,以"

开明专制"

为旗号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中央成立了"

公共及宫廷事务督导部"

以统一管理所有领地的行政和财务,成立"

国务会议"

作为最高咨询指导机关,各职能部门都置于其下。

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社会经济方面,取消地主担任国家收税人的权利和领主裁判权等特权,同时减少农民的劳役地租和代役租的数量等。

这些措施,缓和了地主和农奴的矛盾,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在此期间,奥地利的政府收入20年间增加了近3倍。

农奴制一直是束缚中东欧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痼疾,女皇虽然没有宣布废除,但已经为此作好了铺垫。

玛丽娅·特蕾莎还开始了教会改革,主要是迫使主教们向皇帝效忠,而不是向罗马教皇效忠。

玛丽娅·特蕾莎进行的改革,巩固了王朝统治,促进了工商业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改革之后,全国许多地区建立了呢绒厂、毛织厂、麻织厂等轻工业企业。

政府收入增加,由3600万盾增到5600万盾,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科学文化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涌现了一些世界着名的艺术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奥地利成为一个较强大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国家。

当然,玛丽娅·特蕾莎的改革也具有历史局限性。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